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240D/2013-31102 | 文号 | 丽审〔2012〕67号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3-08-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为进一步推动“三个三”审计理念落实,实现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结合丽水审计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365bet在线体育_28365365bet官网_365bet篮球比分直播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要求和“三个三”工作理念、丽水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任务,通过夯实基础,注重提升,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着眼于管好事,扎实推进计算机审计全覆盖”,全面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机关强化监督、服务大局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
以“三个三”审计理念为指导,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信息化,为深入实施计算机审计“五个转变”提供技术支撑。依托省厅的审计机关数字化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全面数字化进程,推进计算机审计人员、项目、环节、区域等全覆盖,促进计算机审计持续发展,提升我市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科学审计的能力,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
三、任务和要求
(一)注重规范,深化审计管理应用,用信息技术促进审计管理创新。
1.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提高项目计划的科学性。
——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完整把握“单位、人员、资金、项目”等四类审计对象信息,全面明确审计范围。
——运用数字化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审计,确定不同的审计频率和审计方式,科学编制审计项目中长期规划和分年度计划。
——加强对审计资源、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的整合。做好项目之间的计划协调,探索将专项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结合起来的计划安排、审计实施和成果管理模式,避免重复审计、交叉审计。
——加强审计资源数字化管理,合理调配审计资源,科学安排审计任务。
2.注重监督服务的有效性,建立数字化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利用审计管理系统加强前置性控制,规范审计方案的编制、审批程序。
——规范审计实施行为,建立审计方案规定审计事项完成情况跟踪机制。对完成的审计事项,上传相应的审计证据和记录。对实际审计与方案中不相适应的事项,要及时调整审计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批。
——加强对审计现场的管理,所有审计项目全部使用AO管理,并与OA进行交互。
——完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功能,实现网上复核审理。提高审计项目信息的完整度,提高审计项目复核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提高审计实施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审计组织模式创新,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传统组织架构、传统管理格局,探索和创新与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手段相适应的审计管理模式、组织机制和管理制度等,综合运用金审工程各大系统,构建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为实现和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组织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推广应用审计大项目管理系统,建立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的审计机制。对需要整合分工、上下联动、重点攻关的全国性或全省性或全市统一组织审计项目,实现扁平化管理。整合审计资源,发挥整体合力,实行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决策指导。
4.建立审计整改督查跟踪机制。按审计项目将各个审计对象需要整改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审计整改情况数据库,分门别类整改,并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着力解决屡审屡犯问题。
5.建立内部审计管理数据库,加强对内部审计力量的管理和利用。建立与内审机构实现业务协同的信息化系统,探索应用联网方式下的审计服务,实现审计机关与审计对象及其内审机构的数据传递、信息交互、成果共享等。
6.建立廉政风险点,建立信息化廉政教育平台和培训课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惩防腐败体系。
(二)注重提升,深化审计实施应用,提高信息化环境下依法审计能力。
7.继续提高现场审计实施水平。
——充分发挥AO现场实施功能,查询分析财务、业务及其相关信息资料,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深度和覆盖率。
——强化现场审计核查能力。以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结果为线索,抓准重点,延伸查阅相关资料及进行审计取证,查深查透、锁定问题、揭示本质。
——不断完善AO功能,提高AO的实用性。
——充分利用AO项目管理功能,提高审计现场管理质量和水平。
8.全面提高非现场审计实施水平。
——要应用金审工程联网审计系统(OLA),结合本县(市、区)、本单位审计工作实际,逐步建立非现场审计数据分析系统平台。
——对审计对象信息系统相对统一、数据集中程度高的行业,根据省厅的全省系统性部署指导意见,实行统一建设、共享使用,提高系统建设总体绩效。
——对有条件的行业,要积极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跟踪审计,初步实现“预算跟踪”加“联网核查”审计模式。
——加大对批量单位、海量数据的计算机审计应用力度,全面提高对超大数据量、财务与业务数据比对分析能力,提高行业综合分析、同类审计对象横向比对分析能力。
——加快审计监督频率,以及时采集数据、及时分析预警、及时督促整改的跟踪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的“三个转变”,充分发挥好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9.加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结合,探索运用数字化审计实施方式。
——积极探索“把握总体、突出重点、分散核查、精确延伸、系统分析”的数字化审计方法。强化审计实施期间和日常审计准备、审计现场和非现场、审计数据分析和审计查证、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从根据审计目标提出审计思路,到数据归集整理、开展总体分析、提出疑点线索,再到现场实施、重点追踪、延伸核查,各方面人员各司其职、相互融合的工作机制。
——强化各行业审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综合分析,揭示宏观性、深层次问题。
——探索利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计算机仿真预测,揭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10.加快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实现审计专家经验的数字化,促进全体审计人员审计水平的同步提高。
——探索建立计算机审计经验积累工作机制,促进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总结提炼和系统化、体系化。并通过行业审计数据规划、方法体系建设,AO、OLA平台的模型化应用,使审计专家知识得到外化,为全体审计人员共享使用。并在系统中不断沉淀积累,实现智慧化审计。
——组建行业审计专家与计算机专家兼备的复合型审计组。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形成计算机审计方法,并不断充实计算机审计方法库。鼓励总结编写AO应用实例、信息系统审计案例等,积极参与案例评比和成果交流,推动计算机审计应用经验的推广。
11.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按照由仅审数据向既审数据又审系统转变的要求,以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目标,着力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信息系统的监督力度,揭示系统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安全、系统不可靠、投资不经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
12.推进重点行业的审计信息化应用。通过不断完善,并综合应用金审工程各类系统,构建具有丽水特色的行业数字化审计全覆盖应用模式。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实现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的信息化落地。落实任前告知制度,加强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意识教育。通过做好信息收集、建库工作,落实好年度报告、离任交接等制度。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推动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全覆盖,建立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数字化审计监督系统。根据审计对象数据库掌握的全部政府性资金情况,实行分级管理、分类审计,划分类型、确定审计频率和审计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联网审计,注重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软件开发,推进计算机审计研究和应用。
(三)加快审计信息资源建设,夯实数字化审计基础,推进在信息共享上“全覆盖”。
13.结合审计应用,加强各类审计数据库建设。
——加强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按照“单位、人员、资金、项目”四个维度,以及动态掌握审计对象各类信息要素的设计思路,逐步建立覆盖市、县两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数据库。各审计机关业务部门按职能分工,分级、分行业推进审计对象信息数据的入库和更新工作,实现全市审计对象数字化管理全覆盖。为领导决策和审计计划管理服务。
——加强行业审计业务数据库建设。在建立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各行业采集的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AO数据等,并纳入数据中心管理,不断充实行业审计业务数据库,实现行业数据库建设全覆盖。
——加强审计管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逐步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库,逐步建立审计成果数据库、审计整改情况数据库、内部审计管理数据库、审计培训数据库、廉政风险点以及防控措施信息数据库等;在省厅下发档案管理软件后,加强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发挥网络培训的优势,不断丰富培训课件资源。
14. 按照国产化示范项目的要求,推进审计数据中心建设,深化审计数据中心应用。
——推进审计数据中心的建设,促进不同行业之间审计数据的交互与共享。
——加强审计数据中心运行管理,探索建立审计数据积累机制和共享机制,促进审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应用。
15.加强审计网站建设和应用。市局审计专网网站要为全市审计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并加强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各县(市、区)审计局要加强互联网网站建设,面向公众,充分发挥网站的审计宣传和政务公开作用,大力推行审前公告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进审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实现我市审计机关互联网网站建设应用全覆盖。
16.积极开展对我市电子政务工程的审计监督,以履行审计职责为抓手,促进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不同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从体制、机制上推进信息共享的解决,提高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绩效。
(四)大力开展电子审计体系建设,加快全面数字化进程,推进全市审计机关在数字化建设。
17.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大力开展电子审计体系建设,推进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数字化建设上“全覆盖”。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标准制度、人才队伍、服务体系等六大建设,为推进审计业务数字化、审计管理数字化、审计信息共享化三大应用提供基础。
——抓好审计机关数字化建设经验推广工作,创新我市审计机关数字化集约式建设路子,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数字化建设模式。
——各审计局要积极参与省厅的审计机关数字化水平测评工作。通过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对数字化应用实现程度和水平进行全面测评,以促进自身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18.到“十二五”末,县级审计机关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基本目标为:
——审计公文全部在OA系统中起草、审核、流转、归档,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办公。
——审计项目全部在OA系统中立项、分解,编制作业过程各环节相关文档和信息,并及时归档。
——审计项目复核与审理全部利用OA系统进行。实现对审计项目方案、审计记录与取证、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全过程审计的质量控制数字化。
——应用审计统计管理软件开展对审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上报工作。
——审计项目全部应用AO系统进行项目管理,审计项目资料100%交互到OA系统中。
——对具备电子数据的项目,选择或综合运用AO等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全部采用数据式审计。
——具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力量,信息系统审计成为具有信息化背景重大审计项目的前置环节和必经程序。
——对审计署或省厅、市局统一组织的项目,按照“把握总体、突出重点、分散核查、精确延伸、系统分析”的数字化审计方法,履行分工职责。
——在项目实践中总结计算机审计方法或方法体系。
——在项目实践中总结AO、信息系统审计等应用经验,形成交流案例。
——建成审计专网网站,为审计人员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建成互联网网站,及时发布审计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审前广告、审计结果公告。
——为全部审计人员配备合理的审计装备,满足日常办公和实施审计业务的需要。
——通过审计专网与省厅、市审计局互联互通,应用电子数字证书实现移动办公。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培训,无信息安全事故。
——建成县(市、区)到市本级的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审计工作需要。
——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的审计人员比例达到30%。
——通过AO认证培训考试的人数占审计业务人员的比例达到100%。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创新探索力度。既要打造规范、有序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机制环境,又要开拓思维、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形成集约、普惠、高效、节俭的建设和运行模式。
2.加强对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从顶层设计上强化信息共享与应用整合,为实现计算机审计“全覆盖”提供全新的技术保障。
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积极实施和推广审计信息系统国产化,进一步提升审计信息系统的自主信息化装备比率;建立技术措施保障、规章制度执行、人员安全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安全防护体系。
4.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保障。依托金审工程本地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计算机技术服务保障的覆盖面。在落实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尝试各类服务外包。
5.加强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审计信息化专职机构,通过各种加大计算机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技术力量,并根据审计信息化工作实际需要,明确职能定位,确保有人办事。
6.加强计算机审计人才管理与应用。积极组织参与全省审计系统“三创三评”活动,深度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建立覆盖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行业,涵盖各类行业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的审计专家库,积极发挥专家的作用。做好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
7.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组织开展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实务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活动。推行审计项目课题化和研究课题审计化等方式,对重大计算机审计课题合力攻关、全力研究。重视计算机审计研究成果交流和应用,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提高成果的转化水平,形成从实践提升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良好局面。
【附件下载】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