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巴江情 三年平昌春 365bet在线体育_28365365bet官网_365bet篮球比分直播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史志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史志园地
        千里巴江情 三年平昌春
        日期:2022-11-10 11:32    来源:丽水史志(2022年第1期)   作者:林 雷

        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川陕苏区革命老区县。2018年3月,作为浙川新一轮扶贫协作干部成员之一,我赴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挂职,踏上米仓山南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片土壤,担任县委办副主任、县府办副主任,开展为期三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

        在平昌挂职期间,我和前方工作组成员协同,以产业带动为突破口,推动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助力平昌决胜脱贫攻坚事业。2020年2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平昌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772人全部脱贫,14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衣带水,他乡亦是故乡

        接到援川通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搜索了“巴中市平昌县”,这是“平昌”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自己生活中,1700多公里外,一个深藏在大巴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平昌县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典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15万人,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我深深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压力巨大。

        还没来得及好好消化,出发时间就定了下来,我带着简单行李匆匆启程。一路西行,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当地风土人情如何?工作该如何开展?青田有哪些优势资源可以利用到平昌?如何把青田的优势嫁接到平昌去?怎样把浙江的先进经验带到四川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思路很多,想法很多,却没有头绪。

        可到了四川才知道,从四川省会成都到巴中市没有通飞机、高铁,到平昌县还有5个多小时的车程,心情更加焦虑。望着窗外一山接着一山的风景,我知道我们正朝着大巴山深处驶去。“同志,谢谢你来平昌哦,我们这里条件不好,你受苦喽!”路上,驾驶员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腼腆地表达了他的感谢,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就是“川普”。这一声谢谢意外地令我焦虑的情绪一下子平静下来。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我发现窗外的风景和家乡何其相似,秦巴山脉中的平昌和括苍山脉中的青田,都是革命老区和偏远山区,都有连绵不断的群山和热情质朴的老区群众。想起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千钧一诺。当年巴山儿女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依然贫穷,组织派我们不远千里驰援,就是要让革命老区摆脱贫困。组织的号召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对群众的坚定承诺,而一声同志,不就是老区群众对我们扶贫干部最热切的期盼。“东西部扶贫协作”这项伟大的决策把沿海山区的青田和大巴山区的平昌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乡亦是故乡”,作为党的干部,不管到哪里只要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事记挂在心上,再大的困难都只是心中的记挂和脚下的路。

        2018年的4月,大巴山深处乍暖还寒,但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心里豁然就开朗了,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横下决心,迈出援川第一步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要用最快的时间熟悉平昌的情况,融入平昌的工作,适应平昌的生活,我暗暗下决心,并给自己制定了两个月的首期计划。

        每天8点出发去乡镇开展全天调研,中午在乡镇就餐,晚上7点回办公室整理调研材料,22点回宿舍。这是刚到平昌挂职时,我每天的行程安排。吃不了辣椒就带点榨菜豆腐乳,听不懂“川普”就多和同事、群众聊天,不了解风土人情就到当地同事家串门蹭饭,周末没事就去走街串巷熟悉地形。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过去了,虽然我依然天天伴随着肠胃炎症状过日子,但我感觉自己融入平昌的进度在加快,对于尽快克服饮食、语言和思乡三大难关我越来越有信心。

        同时在调研中,我慢慢了解到,革命年代老区人民曾为革命胜利付出过巨大牺牲,而当地百姓虽然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普遍比较贫困,但是都很勤奋。他们有志气想干好,有智力能干好,缺的是机遇和眼光。这让我更加迫切地想开展我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为平昌、青田两地进一步开展协作工作提供可能。

        时间在每天上山下乡调研走访中匆匆而过,我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迅速走访了全县44个乡镇、街道以及发改、扶贫、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在田间地头、机关单位,向当地群众和干部了解脱贫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增加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持续的调研走访,让我对平昌这方红色热土的另一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把精准方略贯穿脱贫全过程”这是我和扶贫工作组领导、同事们的坚定共识。大家一起边调研边思考边谋划,细细描绘着平昌的扶贫“地图”,把扶持的突破点和产业布局思路一点点标绘在“地图”上。

        2018年的5月,大巴山上春光明媚,我们的扶贫协作的工作思路也逐渐明晰。

        谋计长久建园区,激发产业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但帮什么产业、怎么帮是摆在挂职干部面前的首要问题。

        平昌县是川东北重要青花椒主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青花椒产业持续培育,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量和品质持续提高,到2018年全县实累计发展青花椒产业30万亩。但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平昌的青花椒产业由于生产基地小且散、产业链条不完整、加工技术原始、产品附加值低等原因,群众花椒种植经济收益较低,产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在谋划扶持平昌青花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平昌青花椒产业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浙江许多农业产业在发展初期时遇到过的问题。时任青田挂职平昌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潘娅红就在其任职“浙江菇乡”庆元县副县长时,经历过该县香菇产业“涅盘”发展的过程。既然问题有相似性,我和扶贫工作组的领导、同事们便思考着借鉴浙江专业市场培育经验,以培育青花椒专业市场为突破口,建设一个具备精深加工、商品交易、货物集散等完备功能的产业园区。2018年7月,经青田、平昌两县党委政府共同确认,我们争取到550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启动建设以平昌青花椒为主、配套其他特色农场品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农产品双创产业园。园区包括青花椒交易中心、青花椒精深加工车间、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主题馆和体验展示馆等。其中,青花椒交易中心还配建青花椒冷藏保鲜、烘干、花椒油、花椒精油和花椒调味品等多条精深加工生产线,中心预计干花椒年加工、交易能力最高可达10万吨以上,年盈利可实现超过4亿元。2019年,平昌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的青花椒交易中心成功获批成为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平昌县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园区开园仅一个多月,青花椒交易量便突破5000万元。通过发挥青花椒交易中心的定价功能,平昌青花椒价格比之前提高出了近20%,椒农每亩土地可多增收2000元,1000余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市场带来的红利。(园区建成投运后,吸引了巴中及其周边业主、种植户500余家,省内外经销商、加工商340家入场交易。平台正式运营一年,线上线下交易干花椒5000吨,交易额突破2个亿。)

        园区建成并实现产出后,我们开始探索如何让双创园持续增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持续稳定增收,特别是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临时困难户“三类对象”提前实施帮扶,防止“三类对象”意外返贫。经过多轮调研和商讨,我们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一是每年从花椒交易市场、冷藏冷冻加工车间的租金、佣金和营运收入中,按6%的比例提取和缴纳扶贫专项基金,精准用于“三类对象”救助帮扶;二是优先招收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户进入园区务工,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三是细化专项资金管理,制定《平昌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分年度细化《基金年度使用管理方案》,及时调整补贴补助标准,按月通过“一卡通”将补助救助资金足额直接发放到户,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实现了“小基金”兜底保障“大民生”。截至目前,“专项基金”三年累计收入1513.65万元。2020年8月25日,四川省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召开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平昌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作为全省第一个园区点位接受检查,园区得到了清华书记肯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产业扶贫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援川期间,我们前方工作组在反复调研和论证确定重点扶持平昌青花椒、茶叶、乡村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时,观点一直高度统一,即产业扶贫必须打好“组合拳”,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平昌产业发展落脚点必须放在全产业链培育和可持续发展上,目标是当援川扶贫结束后,我们帮扶的项目能落地开花,扶持产业能成为当地的“摇钱树”,帮他们拔去“穷根子”,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探索产业复兴模式,贡献扶贫“青田”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曾多次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小作物也能成就大产业;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一个地方要发展,就必须有产业的支撑。

        平昌县得胜镇是一座贩牛历史悠久的边界重镇。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得胜古镇自元朝起就是一个繁荣的肉牛交易市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地百姓家家户户均有养殖肉牛的习惯和技术,常年活跃在当地的贩牛经纪人就有300多。可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600多年过去了,得胜牛市依然保持着原始的交易模式,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没有机械化的屠宰设备,交易环境脏乱差,牛市已不复往日的繁荣。

        实施“牛市复兴”项目成了我和扶贫工作组领导、同事们探索“因地制宜”深耕和拓展当地原有产业一次尝试。我们认为,相对于引进新产业,对传统产业实施转型升级能避免发生“水土不服”的可能,且能节约产业发展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是为群众提供持续可靠收益,且能复制推广的一条扶贫捷径。

        “筑巢引凤”要尽快把思路落实为行动。我们迅速组织在川农业企业座谈、发动社会力量推广、召开项目推介会等一系列推介活动,其间同为浙江援川扶贫的其他县市区也纷纷帮我们卖力推广,很快我们的推广取得了效果,并引来不少浙商企业的关注。2018年10月,经过多轮沟通我们成功引进了浙江省台州市九云牧业公司。该公司计划投资6.3亿元在得胜镇建立现代肉牛生态循环产业园,包括种养循环产业肉牛养殖园、优质肉牛养殖区、商品肉牛集散交易区、良种牛繁育场、架子牛调养场、商品牛屠宰场、粮油产业、茶叶产业、花椒产业、牧草产业等“一园、两区、三场、四产业”。目前,平昌县现代肉牛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第一期已建成肉牛集散中心3400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厂7000平方米,肉牛繁育基地50000平方米,养殖基地60000平方米,存栏肉牛5000头,项目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产业平台搭建好了,如何将贫困群众纳入产业链,分享产业发展收益,增强自身脱贫能力,在实现“扶贫输血变造血”同时“一个不少,一个不落”,成了摆在我和扶贫工作组领导、同事们面前的第二道难题。此时,青田县在山海协作中探索出的“飞地”扶贫模式给了我们经验借鉴。结合平昌实际,我们创新实施了“借牛还牛”双向托养模式,让贫困户零成本参与产业发展,即青田政府先期匹配7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购买原始母牛,由企业统一提供种牛、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给、统一回购,贫困户无偿养殖5年(5年后,母牛归还公司,期间所繁殖小牛属于贫困户),而对于重病、重残或无条件养殖的农户,则实行反向委托“借牛”给公司代养,贫困户每年收取1000元分成补贴,同时农户还可以种植草料资源贩卖给公司。通过这样的操作,合作社农户每养一头小黄牛可获得纯收入5000元,种植草料每年可以增收3000元。得胜肉牛产业基地“借牛还牛”利益联结模式获得成功。

        这种立足原有农业产业基础,实施“企业+基地+农户”“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方式将贫困群众纳入产业链,实现就近稳定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把传统文化变成当地人民脱贫的重要推动力,在我们的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依托这种模式我们先后复兴了得胜牛市、种猪生猪等多个传统农业产业,围绕平昌农业“3+1”产业体系,对当地花椒、茶叶产业进行全方位帮扶。三年来,青田县累计投入1098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保障残疾人收入等项目34个,带动平昌新建茶叶基地5万亩、花椒基地6.7万亩,建成鹿鸣茶叶小镇、土兴花椒小镇,带动贫困人口52426人次,为产业扶贫贡献了“青田”方案。

        2019年6月,大巴山中的得胜牛市复兴成功,得胜肉牛产业基地“借牛还牛”利益联结模式被《人民日报》报道。

        殷殷山海情,戮力同心千里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要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沉,促进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青田县有30多万华侨,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资源丰富。在解决了农业产业复兴、平台搭建等问题后,我和扶贫工作组领导、同事们谋划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通过引导“侨商西行”,借力青田33万在外华侨资源,把平昌优质的农特产品、无公害产品带出山门、跨出国门,推广至更广阔的市场。在潘娅红常委副县长的带领下,我们前方工作组多次专程回到浙江青田,积极同青田在外华侨对接交流,终于成功和捷克华侨叶华创办的青田中智物产贸易签下每年350吨干青花椒的长期采购协议,将平昌青花椒销往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等海外市场,迈出了平昌农场品“跨海销售”第一步。除此之外,青田华侨还积极向平昌县捐款捐物共同扶贫,三年间共捐赠社会帮扶资金、物资合计近3000万元,帮扶平昌实现各类特产销售收入达2000余万元,带动6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把平昌的农场品成功推销至海外的同时,我们前方工作组和青田的同志一起借鉴“以购代销”模式实施消费扶贫,即青田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消费扶贫,支持和鼓励青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平昌建立长期稳定的扶贫产品供销关系。为了让平昌的农场品真正在青田“落地生根”,我和平昌供销社的同志立足青田市场需求,专门开发出“青平果”酒、椒茶等产品,整合平昌腊肉、巴山土鸡、美味魔芋等农特产品推出“青平裹”扶贫礼包,并在青田侨乡农品城设立平昌农特产品“飞店”专门销售。三年累计销售“青平裹”礼包21600套,实现收入1000余万元。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电子商务在经济恢复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们谋划已久的电商扶贫计划乘势上马。依托50万元电商启动资金,2020年6月11日“平昌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当天旗舰店浏览量超过5万,销售1609单总金额达142744元。目前,“平昌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日均销售3万元,平昌青花椒、朱氏腊肉、驷马豆瓣、巴山土鸡、魔芋粉等均成为了商店“爆款”产品。

        2020年的6月,大巴山上阳光灿烂。经过2年时间,在青田侨商、青商以及青田社会各界人事的共同努力下,平昌的农场品终于打通海外、东部和线上三条销售渠道,实现了“东西部联动”“海内外联销”“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方位销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我和扶贫工作组领导、同事们始终坚持项目和资金的分配向教育倾斜。三年来,我们累计发动世界各地华侨社团组织和个人汇集捐资近500万元,助力平昌开工建设占地面积7万平米,可容纳学生近3000人的平昌·青田伯温小学;中国宝兔皮件服饰有限公司捐赠价值778万元服装给平昌县贫困户过冬保暖;青田A股上市公司起步股份拿出了价值300万8000多双鞋,向平昌中小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覆盖捐赠;四川成都丽水商会、意尔康鞋业有限公司都分别捐赠了近80万元、30万元的保暖衣物、鞋子。

        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扶“志”扶“智”。在对口扶贫协作中,我们前方工作组始终坚持把人才交流作为两地协作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事先沟通、按需选派、对口安排”的原则,实施干部人才互派挂职行动、人才培训提能行动,着力建强党政干部、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三支队伍”,精心选派党政干部、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交流学习,推进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实现了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才常态化交流,有效提高了平昌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产业培育、电商营销的能力,提升了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三年来,累计培训干部和人才3200余人次,培育新型致富带头人200余名,有效带动1000余个家庭增收致富。

        山海协作,农产品远渡重洋与世界共享;社会各界千里驰援、广泛参与是青田和平昌友谊长存的有力见证。

        一揽子援川政策陆续发力,效应逐渐显现,为助力平昌脱贫致富按下“快进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大会上讲到,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

        岁月铭记,山河为证,千里巴江守,三年平昌春。三年援川协作扶贫,我感到很庆幸。我们协作干部和当地扶贫干部一道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工作姿态,走过攻城拔寨、充满艰辛的非凡历程,留下了一批夯实脱贫基础的民生项目、一批持续产生效益的优质产业、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一批两地交流协作的畅通渠道、一批携手共绘的发展规划和思路,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途漫漫,接续奋斗永无止境。我相信前赴后继的党员干部一定会铆足干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谱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说明:

        林雷,男,汉族,1983年9月生,浙江青田人,青田县汤垟乡党委书记。2018年3月,赴四川省平昌县参与为期三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青田县汤垟乡党委)

        【推荐】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