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美谈 | 勤耕苦读 爱众亲仁 365bet在线体育_28365365bet官网_365bet篮球比分直播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清廉丽水 >> 莲花灯 >> 家风家训

        家风美谈 | 勤耕苦读 爱众亲仁

        发布日期:2022-03-21 08:55 来源 :“清廉丽水”微信公众号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风建设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都是永恒的话题。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维护好家教,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清廉丽水”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推出“家风美谈”专栏,深挖各地好家风故事,弘扬清风正气。


          第二期,让我们一起品读龙泉市安仁镇大舍村“勤耕苦读 爱众亲仁的家风故事。


          在龙泉市安仁镇天平山的东南麓,聚居着连姓家族,族人尊骊连氏为始祖。北宋元丰年间,始迁祖连武公自福建迁徙至此奠居,至今已近千年。连氏家庭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仁人志士辈出,近千年来,耕读传家,为官者众,可谓“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连氏一族三进士,其中南宋进士连元是连氏世代引以为豪的楷模。连元公官至衢州知府,因勤政爱民,朝廷封其为宁邦侯,御 赐紫金鱼袋,衢郡立生祠以纪念。从此,勤学苦读以求济世天下,为官一方仁政爱民,便成了连氏家族每一位读书人的志向和抱负,也成为连氏一族源远流长的家风。


        勤耕苦读 不坠青云之志


          来到古老的大舍村,仿佛跌入另一个时空,急促的时间河流陡然慢了下来。沿着村中纵横交错、长满青苔的卵石路慢慢行走,在一株株桃树的掩映下,一座座青瓦白墙、飞檐翘壁的古建筑诉说着昔日荣光。需要高高地扬起头来,才能看到“五峰别墅”“南山拱秀”“瑞气盈门”等高墙大屋的门楣,仿佛一推门,就会迎头碰到一位峨冠博带、手持一卷诗书的官人。


        大舍村全景

          推开铜环拉手的大门,跨过高高的石门槛,房屋梁柱窗棂、斗拱雀替都精雕细琢,十分精美。山墙上还残留着贴过家族读书人中举喜报的痕迹,密密麻麻,经岁月洗礼,已经看不清字迹,但“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题名”的狂喜依然穿越时空让人动容。这里,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和诗书气息。


          连氏家族自迁徙以来,族人克勤克俭、日耕夜读,即使在贫困之中也不坠青云之志。相传,连氏第二十四世子孙连声献读书时生活清苦,但学富五车,有一年他去赶考,为了省下菜钱,他将鸭蛋打一个小洞,将蛋黄和蛋清倒出,再将食盐装在里面, 这只特制的鸭蛋便成了他赶考 路上的菜。后来,声献公庭试第二名,授宁波象山县教喻。从此,他一只“咸蛋”赶考的佳话传遍当地,也成为家族口口相传的故事,激励族人勤学苦读。


          据《连氏宗谱》记载,自徙居后,四世祖赐公率义兵平盗贼被补授秉义郎,七世祖元公进士及第封赐宁邦侯,八世祖宜之公、九世祖炳公均承其荫为两浙漕贡进士,十世祖基公率义兵平乱保众,十四世祖童公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此外良显公、敦敏公皆为教谕,述公明经博学,声献公拔贡庭试第二名任象山教谕、启甲公拔贡庭试超等授建阳知县,一鲸公、枝公、士侃公皆为贡元,登贤公恩赐贡生,正钊公甲午科举人,而廪生、增生、庠生比比皆是。

        仁政爱民 一片冰心在玉壶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进阶之路,连氏家族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连氏子孙并非单纯地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有着为官一方仁政爱民、造福百姓的高洁志向。这其中以南宋进士连元公、清代举人连正钊等连氏子孙为代表,他们像星光一样指引着族人奋斗的方向。


        元公祠

          在元公祠高大的牌坊式门楼上方,匾额上款有“钦赐 ”“宋开禧紫金鱼袋朝散大夫”字样。宋朝规定,三品以上官服紫色,佩金符,刻鲤鱼形,谓之金鱼,是朝官出入殿堂的凭证。这位朝散大夫,就是七世祖连元。《龙泉县志》1994 年版记载:“连元字长卿,县东大舍村人。南宋开禧元年(1205)进士,累官衢州知府。时衢州大灾,连元召民抗灾自救,教民掘蕨根制山粉代粮。朝廷闻知,予以嘉奖,赐紫金鱼袋。离任后,衢郡立生祠以纪念。”


          在连氏家庭,还流传着一个勤政爱民的故事。康熙年间任福建建阳知县的连启甲公,也是一位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的官员。他上任后,体察民情,足迹踏遍了建阳一县,发现当地连年欠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山村田螺多得成灾,秧苗无法生长。启甲公“智审田螺 ”,在公堂上为“公害 ”田螺上刑——煮田螺、带头吃田螺,百姓群起效仿,从此田螺之害渐渐消除,绿油油的禾苗长起来了,年年获得好收成。


          与连元、连启甲入朝为官不同的是,清代连正钊虽中举却不愿为官。据《龙泉县教育志》载,龙泉县聘他为金鳌、仁山两书院山长,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园。远近慕名求学者日众, 其诲人不倦令人敬佩,平时教人以为人之道,不在升官发财,务求有益于世。


          无论居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耕读传统和仁义精神都扎根在每一位连氏子孙的心中,他们的那颗仁爱之心殊路同归。这个家族即使在鼎盛时期也从未恃强凌弱,乡邻之间、地主和佃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慎终追远 居天下之广居


          与一般家族以姓氏冠名宗祠不同的是,连氏家族的祠堂并不叫“连氏宗祠”,而是叫“追远祠”和“广居祠”,此中深意不言而喻,蕴含的气度和胸怀可见一斑。


          “追远祠”语出《 论语·学而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不但寄托连氏子孙对先人的哀思与深情追忆,也教育他们牢记祖先的高风亮节、嘉言懿行。“广居祠”则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认为大丈夫——从政者应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朱熹《四书集注》注释为“广居,仁也。”意为,大丈夫应当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两座祠堂共同构建了连氏思想的核心,它们如镜子一般照耀着连氏子孙,简单贴切地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和为官,家风由此形成。


          而在“追远祠”前,竖着两对“旗杆石”,双斗的一对旗杆树立在清末连正钊中举人后所立的“举人墩”上,单斗的一对用两块长方形石夹固定。“旗杆石”,是宗族、个人荣耀的象征。在科举时代,有人中了贡生、举人、进士后,族人就会在宗祠、祖居、村口等地立一对旗杆石放置旗杆,杆上有斗,杆顶有钩,悬挂红色旗帜。在大舍村,旗杆石的遗迹随处可见,走在青石路上,都能看到石夹的凹槽。屹立在宗祠前的旗杆石古朴庄重,激励连氏后辈勤学苦读,成才立业。

          在这样勤学苦读、仁爱济世的家风熏陶下,如今连氏子孙依然人才辈出,很多像连元等祖先一样两袖清风为民服务,很多像连正钊一样春风化雨教书育人,还有不少人从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